大型竹装置《光之亭》闪亮丰收节
文 凌鹤 摄影 姚继康 崔文馨
展览海报
参展艺术家林乐成、李广忠、林月红、赵嘉波
9月22日,是我国第三个农民丰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的衢州龙游,绿水青山、田野果园、勤劳的农民绘就一幅丰收的图卷。当晚,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际纤维艺术家林乐成创意,结构设计专家李广忠、光效设计专家林月红、光电设计专家赵嘉波联手石角村村民共同设计创建的大型竹装置《光之亭》顺利完成点亮仪式,成为丰收节最闪亮的一笔。
龙游溪口新文化地标
《光之亭》1
“光之亭”长12米,宽6米、高6米,由660根不同尺寸的竹子,6米长35根镀锌管,LED全彩灯、数条光带组成。其造型具象与写意相结合,结构巧妙融合点线面,色光流动由编程设计,色彩渐变,冷暖交织。 整件作品展现出老林和他的朋友们对艺术手段融合、驾驭的能力,对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提炼与精准表达,并与听涧水面的自然倒影相映生辉,引发无限艺术遐想。
《光之亭》2
此件大型竹装置艺术品仅有5个地支点,却可抗十级大风,日常随微风舞动摇曳别具韵味,充分展现了竹材飘逸、劲节的风姿、风骨。
《光之亭》3
能够成为地域标志性文化艺术作品,要凝聚当地自然、历史、人文属性,彰显时代精神。“光之亭”正是如此,其赋予溪口山水以生命表现,光波流动似灵山江不息向前;竹造型似田间一片茶叶,一颗希望的种子,在编织交错间呈现竹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当代发展。
《光之亭》4
把溪口石角村与听涧艺术民宿作为一个广阔的文化现场,一个让人身临其境、交互体验的文化空间,体现了林乐成与他的艺术家朋友来到溪口的初衷——以竹纤维带动竹产业过上美好的竹生活。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获得文化体验,是艺术的重要功能。“光之亭”在具备艺术性的同时,兼具实用性。亭子里面设有竹桌、竹椅 ,人们可以坐在里面乘凉,休憩,娱乐。
李广忠谈到这次创作时说:“在几十年艺术品陈设的实践探索中,第一次做这么大规格竹制品。通过作品的制作过程对竹子重新有了深刻的认识,它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最佳表现载体。”
林月红最初被林乐成的创作构思和手绘稿吸引,产生高度的审美认同,结合自身对龙游的深刻印象,决定以动画形式、线条为主线,“只见光,不见灯”地描写灵山江水的流动与灵性;以多彩的颜色表现天空,以流星雨呈现星空宇宙。水面闪烁点的设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光韵与灵气。同时配以抒情音乐《与兰花在一起》,声光电的结合,富有视觉和情感冲击力,引人沉浸美的意境中,不愿离去。
赵嘉波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在光电照明领域工作20余年,产品曾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他将“只发光,不发热”的先进LED灯丝灯运用于创作,解决了纤维的易燃问题。
引起世界艺术家关注
展览开幕
展览开幕式
强强联手的“光之亭”亮相后,收获了世界各地专家的好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廖丹感到非常震撼,感觉其好似从宇宙星辰降至人类大地间的一粒生命灵魂之种。
著名艺术家刘巨德以“奇观”二字表达其观感。河南美术馆馆长、当代艺术家于会见认为,这是林乐成“对艺术领域的拓展,用艺术点亮乡村”。
展览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
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纤维艺术世界巡展意大利展联合策展人张丞森认为:“该作品是艺术与科学、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美国著名纤维艺术家南希·科兹考斯基说:“竹光作品让我们在阿尔伯克基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美好!”德国著名艺术家施耐德说:“老林的竹灯作品己在汉堡到伦茨堡朋友圈中流传,很多人从地图上找到了龙游,期待疫情结束后来溪口旅游。”
展览开幕式
作品局部
著名艺术评论家卢新华认为“这件大地之作在浙江溪口点亮农民的心扉”。
发挥艺术能量融入乡村振兴战略
《溪口烛光》
早在2018年,为了振兴溪口镇石角、寺下两个结对村的竹文化产业,浙江省二轻集团凭借在工艺美术行业的优势,力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林乐成来村里开展文化和产业帮扶。
同年11月,林乐成踏上浙西南大竹海这片青山绿水的土地,在溪口镇寺下村做了一次主题为“竹的资源、竹的创意、竹的产业、竹的生活”的讲座。在讲座中,溪口镇手工艺人对竹子的认识、了解和溪口悠久的竹文化历史,让林乐成对本地竹纤维产业充满信心。
城市化的影响,劳动力的流出,以及产业化成熟的塑料品和金属制品的冲击,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和文化方式面临断层的危机。要找寻一条竹产业的新道路,让家家户户都可以通过制作竹艺品增收。为此,浙江省二轻集团、溪口镇政府在石角村共建“林乐成教授植物纤维工坊”,积极开展植物纤维产品研发、艺术交流和文化推广工作,与当地竹编工艺美术传统产业紧密结合,促进当地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并相继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培训基地”“石角村国际纤维艺术家交流中心”。
两年多的实地实践探索及外地调研,艺术家的文化与产业帮扶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批竹艺品已于今年6月完成。采用竹与钢筋的组合,自由弯曲塑形,溪口的山、溪口的水、溪口的云、溪口的鱼……成为取之不尽的素材,金属与毛竹自然融合,并将LED光源巧妙置入其中,用最原始的结绳技术打破困境,化刚硬为柔软,打造出了竹与铁融合的艺术品。由溪口村民们亲手制作的竹灯将于上海清控人居文创园展出。
溪口竹产业的发展振兴带来的不仅是手艺人的脱贫致富,在绿水青山中注入艺术因子,使竹的文化符号更为鲜明,对周边民宿、龙游文化旅游都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校教授“变身”农民教授乐在其中
村民和嘉宾共同参加开幕式
林乐成受邀在龙游丰收节启动仪式上讲话
9月22日下午,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农民丰收节启动仪式在溪口文化礼堂隆重召开,林乐成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活动并讲话。
一头扎入龙游溪口的林乐成教授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雨天上山砍竹,骄阳下挥汗创作,晨思暮想,踏实投入,村民亲切地称呼他农民教授。省二轻集团驻村工作组组长何平波深深被林教授的付出与奉献所感动,他说乡村需要这种富有实干精神的艺术家,不仅带来先进的思维、广阔的视野,更与我们一样热爱青山绿水的这片山乡,成为其中一员,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展出力。林乐成更为自己获得农民朋友认可与欢迎感到无尚荣光,激发了新的艺术创作动力与灵感。
清华大学清控人居控股集团公司副总裁汪翎,在开幕式讲话中赞扬林乐成教授一直在突破自己做创新,将朋友、村民力量集结起来,做艺术产品,发展竹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做到一二三产协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
省二轻集团副总经理蔡玉林感谢林教授和他的朋友们点亮竹之光,关心美丽乡村建设,关注乡村振兴战略,赞美其甘做志愿军的精神。
溪口镇党委书记刘洪刚认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星星之火就是竹之光。艺术改变乡村,对溪口是个大信号。艺术大师作为竹之师,指导竹工艺。在竹之师的示范作用下,带领老百姓创业、增收,点亮、打造未来。”
听涧民宿创始人、“老林和他的朋友们”策展人楼敏坚信,将著名艺术家引入乡村建设,将文化艺术理念注入文旅发展,虽然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长期积淀过程,却是一个造福子孙万代的千秋事业,应积极参与其中。
对传统进行当代的有益转换
老林和村里的小朋友
“乡村振兴,不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精神风貌来自文化艺术的滋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作为国际知名的美术高校,在设计等领域居领先地位,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发展中独树一帜。林乐成教授作为纤维学科的带头人,其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不断尝试对传统进行当代的有益转换,进行纤维材料、各种媒介的创新融合,对纤维艺术进行多语言的解读,取得了许多新成果。这一次大型竹装置“光之亭”的诞生,是在6月份推出的溪口烛光系列作品之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艺术升华和材料发挥,引入科技元素,展现竹文化古老又充满新生机的无限活力。村民携老带幼自发前来观看、欣赏“光之亭”,感到好奇,也感到新鲜,又感到喜欢,美好的新事物易于被接受。竹子连接起历史与未来,文化与经济,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座谈会
参加“光之亭”点亮仪式的还有智利浙江同乡会会长周万煊、董陶窑品牌创始人董宁,南木堂创始人高唐青、一盒故乡创始人姜鹏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林的朋友们,并于仪式后举行了“和清华林教授的竹光之约”座谈会,共话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